English

《情调》:面貌为什么像《格调》

1999-07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摆在记者面前的有这样两本书,从封面到封底,看上去很像一对孪生兄弟:书名、副标题及××丛书的位置、字体完全一样,书名还用了完全一样的阴影效果;封面上两幅图片的位置、大小相差无几;著、译者的姓名、位置和两本书工作室的徽标设计也十分相像。封底的设计更是一般无二:上边是英文的书名、著者,下边先是一段书的内容简介,然后是一行套了底网的标题(语序和字数又是一样的),再下边是3家媒体的书评片断。甚至连书名也只有一字之差:《格调》与《情调》。

这样两本模样十分接近的书到底有没有关系呢?

据记者调查,《格调》是1998年12月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,因其独特的内容、风格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,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对象。4个月后,市场上出现了由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《情调》一书,在外貌上直追已经成名的《格调》,不去细心翻阅,还真的难分彼此。

记者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在地铁书摊或一些街边小书店翻看《情调》时,摊主会推荐:“这是《格调》系列。”有的读者说:“看了《格调》觉得不错,又发现这本与它很像的《情调》,就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。”一些只从其他地方略知《格调》一二而未见到原书的读者,甚至把《情调》当成了《格调》。连某些国营书店,有时也被这两本书搅得不明不白,在记者采访时才透露出恍然大悟的口气。

为什么要做得那么像呢?

“这是一种跟风行为。”出版了《格调》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部主任王磊态度很明确。他告诉记者,一个月来,他已经接到三四个读者打来的电话,把《情调》误作《格调》,大呼上当。王磊说,他对《情调》的这种做法很愤怒。

“这是抄袭。”为《格调》做装帧设计的北京叁陌工作室柴晓女士说。她还分析说,“如果《格调》卖得不好,恐怕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。”

《格调》一书的译者石涛也用了“愤怒”这个字眼,并说“按《版权法》可以控告他们侵权”。他对《格调》上市后会出现盗版已有心理准备,但《情调》的出现却令他“吃惊”。石涛说,“这是书业发展中不健康现象的反映,也证明了出版业中确实存在不规范的状况。”

带着对《情调》的好奇,记者简单翻了一下这本书,在目录中看到如下几个标题:“我能借你的丈夫用用吗?”“一辈子怎能只爱一个人?”“一位两度遭劫的女子的眼神”“男人的随心所欲和女人的红杏出墙”“新格调?颠倒阴阳的老妻少夫”,说不清是什么滋味,反正和已读过的《格调》内容、风格都不同,更不像是姊妹篇。

带着疑问,记者电话采访了时代文艺出版社,该社总编办王志茹女士在与记者核对了书号、责编、装帧设计之后,表示《情调》是该社出的书,并说,此书稿在去年第一季度申报选题时名为《美国人的性情之旅》,出版时改名为《情调》。

《情调》与《格调》有联系吗?

责编姜淑华坚决否定《情调》是《格调》系列的说法。“我认为我们这本书的内容与《格调》不一样,北京书摊摊主说它俩是一个系列,那完全是牵强附会,是一种促销手段。”

既然两书毫无关联,在装帧设计上又为何十分接近呢?对此,姜女士说:“书的设计是由北京的一家名叫星鸿空间(Star-bird)工作室做的,我是在我们的书出来之后才看到《格调》这本书的。我认为能体现本书风格,包括改名为《情调》,是尊重了设计者的意见。”当记者问起对两书看上去很像有何想法时,姜淑华表示:“虽然两本书外观上很像,但相似不一定都是跟人家学的结果。况且我看到《格调》是在我的书出来之后。”记者希望能与译者取得联系并了解一下作者情况,姜女士说译者目前不在内地,暂时联系不上。记者又尝试采访《情调》的设计者,但未能如愿。

看来,事情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对《格调》与《情调》,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读者,它们的命运,自然也就掌握在读者手中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